close

 

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一波市售包裝食品基改標示抽驗結果,有26件標示不合格,其中7件豆腐、豆皮、素料等,經過分子生物檢驗證實原料來自基改黃豆、而且超過應標示的比例上限,業者錯誤標示為非基改。今年6月1日起含有基改原料超過3%的包裝食品,必須強制標示。

食藥署表示,去年抽驗的314件包裝食品,沿用的是舊標準的含量5%,食藥署逐一利用分子生物方式檢驗產品,針對是否使用國內開放的基改黃豆、基改玉米原料以及含量進行定量,發現標示誤導有10件、應標示而未標示5件及標示錯誤7件。

食藥署將26件基改標示不合格食品,分為4個樣態,包括:標示誤導、標示錯誤、應標示而未標示、標示不完全正確,分別開罰新台幣4萬到400萬元、3萬到300萬元罰鍰。

針對違規者,食藥署以地方衛生局已輔導限期改善完成為由,不願公布名單。食藥署表示,歷年抽驗常見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結果,不合格率已由最高的16%降至每年平均7%,顯示業者已願意並積極配合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的標示要求。

另外,全球都沒有基因改造綠豆,美國未上市基改小麥,但非基改標示混亂、基改食品謠言多,食藥署查到9%食品基改標示不合格,反映民眾對基改食安的疑慮。

食藥署代理科長林澤揚說,我國只核准基改黃豆、玉米上市,全都沒有基改綠豆、黑豆、燕麥上市,這次查到業者畫蛇添足,自行標示非基因改造綠豆、非基因改造黑豆、非基因改造燕麥,誤導消費者以為有這種基改食品。

針對業者採用中國大陸用語「非轉基因」,以及「非基因黃豆」、「非基因玉米」等(黃豆與玉米都含有基因),以及以優劣比較的不正確字眼如「非基因改良」、口語化標示如「非轉換基因」、「非基因重組」等。

至於如何正確標示,例如,含3%以上基改黃豆或基改玉米,正確標示用語為「基因改造」,不含者應標示「非基因改造」;國外已有基改番茄,如果進口食品未使用基改番茄,則可標「非基因改造」。

另外,去年傳美國基改小麥,美國小麥協會聲明美國沒有生產基改小麥,協會官網貼出美國農業部與美國麥農聲明,美國沒有生產基改小麥,賣到台灣小麥都附有非基改證明,且為一級小麥,衛福部說明國內從未核准基改小麥。

基改食品含量逾3%  6/1起須如實標示

食藥署指出,基改食品原料超過3%(原為5%),即視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,含基改物質的包裝食品、食品添加物自6月1日起須如實標示,目前只允許基改黃豆、玉米上市,沒有外傳的基改小麥、基改番茄等。

轉自YAOO~網址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7-090132788.html

影片資料:非凡新聞

含有基改物質農產品型的黃豆粉、玉米穀粒,以及市場散裝豆腐、玉米粉、素肉等,強制標示基改食品實施日期分別為今年10月1日與明年1月1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ck0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